欢迎光临~普洛特(烟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行业新闻

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进出口

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进出口

目前,我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比约为1:1,与汽车强国1:1.7比例仍存在差距,零部件行业大但不强,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诸多短板和断点。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本质是支撑体系,即产业链、价值链竞争。因此,优化产业上下游布局,加快供应链融合创新,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是实现汽车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现实要求。零部件出口总体稳定1。2020年中国零部件出口降幅高于整车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包括关键汽车零部件、零配件、玻璃、轮胎,下同)出口波动不大。除了2018年出口额超过600亿美元外,其他年份都在浮动550亿美元,与整车全年出口趋势类似。2020年,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额超过710亿美元,零部件占比78.0%。其中,整车出口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零部件出口额55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高于整车。与2019年相比,2020年零部件出口月度差异明显。受疫情影响,2月份出口跌至底部,但3月份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疲软,此后4个月持续走低,至8月企稳回升,9-12月出口继续高位运行。与整车出口走势相比,零部件比整车提前1个月回到去年同期的水平,可以看出零部件市场敏感度更强。汽车零部件出口关键零部件及配件2020年,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出口230.21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比41.6%;零配件出口196.54亿美元,同比下降3.9%,占比35.5%;汽车玻璃出口10.87亿美元,下降5.2%;汽车轮胎出口116.35亿美元,下降11.2%。汽车玻璃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传统汽车制造国家,汽车轮胎主要出口到美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英国等主要出口市场。具体来看,关键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品类为车架和制动系统,出口额分别为50.41亿美元和49.43亿美元,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零配件方面,车身覆盖物和车轮是2020年的主要出口品类,出口额分别为64.35亿美元和48.65亿美元,其中车轮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墨西哥、泰国3。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洲亚洲(本文指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其他地区,下同),北美和欧洲是中国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市场。2020年,中国关键零部件出口最大市场为亚洲,出口额74.94亿美元,占比32.6%;其次是北美,出口额为60.76亿美元,占比为26.4%;对欧洲出口59.02亿,占比25.6%。在零配件方面,出口到亚洲占比42.9%;对北美出口50.65亿美元,占比25.8%;对欧洲出口33.71亿美元,占比17.2%。虽然中美之间存在贸易摩擦,2020年中国对美国零部件出口有所下降,但无论是关键零部件还是零配件,美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两次对美出口都占了超过100亿美元出口总额的24%左右。其中,主要出口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为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零配件主要出口的铝轮毂、车身和电灯装置。其他关键零部件出口量大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和墨西哥4。RCEP区域汽车产业链出口相关性2020年,日本、韩国和泰国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中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出口日本的产品主要是铝合金轮毂、车身、点火接线组、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出口韩国的产品主要有点火接线组、车身、转向系统、安全气囊等;出口泰国的产品主要有车身、铝合金轮毂、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近年来零部件进口存在波动1。2020年中国零部件进口量略有增加2015-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下降,进口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进口额为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这是由于内需的强劲拉动。从月度走势来看,2020年零部件进口在高趋势前后均呈现低位态势。年度低点在4-5月,主要是疫情在海外蔓延导致供应不足。自6月企稳以来,国内整车企业为保障供应链稳定,有意增加零配件库存,下半年零部件进口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关键零部件进口占比近70%2020年,中国汽车关键零部件进口216.42亿美元,同比下降2.5%,占比67.4%;零配件进口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比29.3%;汽车玻璃进口4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3%;汽车轮胎进口62.4亿美元,同比下降2.0%。从关键零部件来看,变速器进口占了一半。2020年,中国进口变速器104.39亿美元,同比微降0.6%,占总量的48%,主要进口来源地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其次是车架和汽油/天然气发动机。车架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地利,汽油/天然气发动机主要进口自日本、瑞典、美国和 Germany.In 进口零配件,车身覆盖物占进口总额的55%5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主要进口国为德国、 葡萄牙、美国和日本。车载照明设备进口1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比20%,主要来自墨西哥、捷克、德国和斯洛伐克等国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智能座舱技术的加速推进和配套,相关零配件的进口量正在逐年收窄。欧洲是零部件的主要进口市场2020年,欧洲和亚洲是中国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主要进口市场。欧洲进口97.67亿美元,同比微增0.1%,占比45.1%;从亚洲进口91.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占比42.2%。同样,零配件最大的进口市场也是欧洲,进口额为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比63.6%;其次是亚洲,进口18.60亿美元,同比下降10.0%,占比19.7%。2020年,中国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主要进口国是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来自美国的进口增长明显,同比增长48.5%,主要进口产品是变速箱、离合器和转向系统。零部件进口自德国、墨西哥、日本等国家。从德国进口23.99亿美元,增长1.5%,占比25.5%。在RCEP协定区域,中国对日本产品的依赖度较高2020年,日本、韩国、泰国位列中国从RCEP地区进口关键汽车零部件前三的国家,主要进口1~3L排量汽车的变速箱及零部件、发动机和车身,对日本产品的依赖度较高。在RCEP协定区域,从进口额来看,79%的变速器和小型车自动变速器从日本进口,99%的汽车发动机来自日本,85%的车身来自日本。零部件开发与整车市场密切相关1。零部件企业要走在全车前面的政策体系来看,国内汽车产业政策主要围绕整车发展,零部件企业只起到“配角作用”;从出口来看,自主品牌汽车车轮、玻璃、橡胶轮胎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高附加值、高盈利的核心零部件发展滞后。 汽车零部件作为基础产业,涉及的产业链范围广,产业链长,没有行业内生驱动和协同发展,核心技术很难取得突破。值得反思的是,过去主机厂的存在只是为了追求对市场红利的片面理解,而上游供应商也只是维持着简单的供需关系,并没有起到带动前端产业链的作用。从全球零部件产业布局来看,以全球各大主机厂为核心辐射,已形成三大产业链集群:以美国为核心,由美墨加协议维持北美产业链集群;以德国、法国为核心,辐射中东欧的欧洲产业链集群;中国、日本、韩国作为亚洲产业链集群的核心。要赢得国际市场的差异化优势,自主品牌车企需要用好产业链集群效应,注重上游供应链的协同作用,加大前端设计、研发和整合力度,鼓励自主零部件实力雄厚的企业共同出海, 甚至在整辆车之前.2.自主头部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期疫情对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有短期和长期影响,将利好全球产能布局的国内头部企业。短期内,疫情屡次拖累海外供应商生产,而国内企业则率先复工复产,部分无法及时供货的订单可能被迫更换供应商,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窗口期。长期来看,为降低海外断供风险,更多主机厂将以独立供应商进入配套体系,国内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汽车行业既有周期又有增长的双重属性,在市场增长有限的背景下,行业结构性机会可期。
3、“新四”将重塑汽车产业链格局当前,政策引导、经济基础、社会动力和技术驱动等四大宏观因素加速孕育,推动了汽车产业链“新四”——动力多元化、网络互联、智能化、共享化。主机厂商会根据不同的移动出行需求,生产定制机型;平台化生产将快速迭代车辆外观和内饰;柔性生产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线效率。电动化技术的成熟、5G产业融合、高度智能化共享驾驶场景的逐步实现,将深刻重塑未来汽车产业链的格局。电动化兴起驱动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将取代传统内燃机,成为绝对核心;智能化的主要载体——汽车芯片、ADAS和AI支持将成为新的争夺点;作为网络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C-V2X、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技术和政策协同四大驱动因素缺失。售后市场潜力为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机会根据OICA(世界汽车组织)的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为14.91亿辆。保有量的增长为汽车后市场提供了强大的业务渠道,这意味着未来对售后服务和维修的需求将会更多,中国零部件企业需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例如,在美国,截至 2019 年底,美国约有 2.8 亿辆汽车;2019年美国汽车总行驶里程为3.27万亿英里(约合5.26万亿公里),平均车龄为11.8年。车辆行驶里程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正在推动售后零件以及维修和保养支出的增长。根据美国汽车售后市场供应商协会(AASA)的数据,预计2019年美国汽车售后市场将达到3080亿美元。市场需求的增加将主要受益于专注于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公司,包括零部件经销商、维修保养服务提供商、二手车经销商等,这有利于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样,欧洲售后市场也具有巨大的潜力。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欧洲汽车的平均车龄为10.5年。目前德国代工体系的市场份额基本与独立第三方渠道持平。在轮胎、保养、美容磨损件的维修更换服务市场,独立渠道体系至少占市场50%;而在机电维修和钣金喷涂两大业务中,代工系统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目前,德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主要来自捷克、波兰等中东欧OEM供应商,从中国进口主要产品如轮胎、刹车摩擦片。未来,中国零部件企业可以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扩张力度。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发展的最大窗口期,随着产业链上下游汽车零部件行业随之而来,在整合、重组、动态竞争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机遇做强、补齐短板。坚持自主发展,走国际化道路,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升级的必然选择。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联系人:孙经理

手机:13884656142

电话:13884656142

邮箱:protaauto@outlook.com

地址: 山东烟台莱州市沙河镇黄三角先进制造产业园